2022年手机股票配资app,在湖北孝感,一位95岁的老人临终时轻声说道:“他们来了,我的战友们来看我了……”这一句话让他的家人感到困惑,他们以为父亲只是思念过去的战友。然而,当他们整理老人遗物时,却在一个旧铁盒里发现了父亲一直隐藏的秘密——他竟然是一位抗美援朝的英雄,曾在战场上屡立战功,但这一切,父亲从未提起过。
这位老人名叫谈铁勇,退休前是地质局的一名电工。家人只知道他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,但从未了解更多的细节。他也从不主动谈论那段历史。谈铁勇去世后,儿子谈平只是想整理父亲的遗物。当他翻开父亲房间的老书桌抽屉时,他看到一个不起眼的铁盒。盒子表面满是划痕和锈迹,显得十分陈旧。
谈平好奇地打开铁盒,眼前首先映入的是几枚沉甸甸的军功章。虽然时间久了,章面已经斑驳,但“抗美援朝”、“三等功”、“中朝友谊”等字样依然清晰可辨。接着,谈平发现里面还放着一些奖状和立功喜报,所有文件都被小心翼翼地整齐排列。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父亲原来曾参加过上甘岭战役,并获得过中朝两国的嘉奖,这一切他从未听父亲提起过。
展开剩余79%谈平拿起一张发黄的照片,那是父亲年轻时的军装照,照片上的他眼神坚毅,背后写着:“1952年,朝鲜前线,351炮兵团。”这张照片让谈平回忆起小时候的一件事。那年冬天,父亲曾在炉边看抗美援朝的纪录片,屏幕上播放着上甘岭战役的镜头。谈平记得,父亲在看时突然泪流满面,但当时他以为只是感同身受,直到现在才明白,那是父亲对战友和过去的战场深深的怀念。
铁盒的底部压着一朵已经变成标本的红花,旁边有一块破旧的尼龙布,母亲徐会玲告诉他,那是父亲从敌军避弹衣上割下的纪念碎片。除了这些,还有一张当年战地记者写的报道剪报,报道中提到谈铁勇在入朝作战的三个月里,指挥冷炮毙敌90多人,因此被称为指挥员的“千里眼”。通过这些资料,谈平渐渐拼凑出了父亲在朝鲜战场的经历。
谈铁勇在1949年4月入伍,刚开始就立下了四等功。抗美援朝爆发后,他主动请缨参战,被编入志愿军72师第351炮兵团,担任炮兵观察员。在上甘岭战役中,谈铁勇日复一日穿梭在战壕与前线阵地之间,带着步行机获取敌军阵地的确切位置。每次发现敌军阵地,他都会迅速将情报传回后方,为反击赢得先机。有一次,敌军突然转移阵地,通讯中断,正当大家以为会遭遇大规模伤亡时,谈铁勇凭借望远镜锁定了敌军新阵地的坐标,并成功引导炮兵摧毁敌人。
1952年11月的一个夜晚,谈铁勇参加了志愿军的一个侦察任务。他和三十名战友组成的小分队,深入敌军侧翼。没想到,敌军早有预设,埋伏在密林中,火力密集。谈铁勇被震飞,但他坚强地爬起来,利用步行机传递最后一条情报:“前方密林设有重机枪掩体三处,请求火力压制。”这次任务后,只有谈铁勇一人幸存,三十名战友全部牺牲。谈铁勇默默地记住了所有战友的名字,每天都在小本子上重复,绝不遗忘。
战后,尽管他被推荐立功表彰,谈铁勇却拒绝了,他觉得“我带他们出去,只我一个回来,立什么功?”他也因此在1956年被诊断为永久性耳聋,但他依然坚守在炮兵岗位,直到战争结束。
退役后,谈铁勇被安排到地质部工作,但他却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。他说:“我活着回来了,已经比许多战友幸运太多,不能再想着过舒服日子,我要替他们继续做事。”于是,他被调到水文局做电工,在最艰苦的环境中工作了多年。
谈铁勇从不参加聚会,也不喜欢热闹。即便是国家统一发放抗美援朝纪念章时,他才第一次显现出激动的情感。拿到纪念章时,他小心翼翼地端详,眼角泛起泪光,但什么也没说。从那之后,他几乎每天都把这枚纪念章随身携带,然而他始终没有对家人或孙子们讲起自己过去的英雄事迹。
直到2022年临终时,他才在昏迷中低语:“我那些牺牲的战友们来看我了……”这让他的家人惊讶万分。直到他去世,儿子整理遗物时才发现这些隐藏多年的战功章和记载,才知道父亲是抗美援朝的英雄。
谈平望着父亲的遗物,心中百感交集,他终于明白,父亲之所以低调并非遗忘,而是刻意隐藏。他觉得那些荣誉早已属于那个时代,属于那些未能回来的战友。谈铁勇不仅是抗美援朝的英雄,更是无数默默奉献、为国捐躯的老兵之一。今天,我们的和平生活,正是因为有他们,才得以拥有。
向英雄致敬,也愿这种深藏功名、无怨无悔的精神,代代传承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